知识产权工作站

中澳战略经济对话无限期暂停!|彭波:贸易摩擦对东亚供应链的影响

2021-05-06 12:10:35

清华金融评论

发布时间: 05-0621:41《清华金融评论》官方帐号

编者按

导语

美国发动的贸易战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发展,也冲击了东亚的产业体系。但是在另外一方面,贸易战并没有打垮中国,相反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产业升级,也推动了东亚供应链的调整及产业融合,总体上利大于弊。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彭波

贸易战之前东亚及世界供应链的基本状况

当前全球经济分布基本格局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总体上是北美、欧洲和东亚三足鼎立。2019年北美三国经济总量24.43万亿美元(美国21.43万亿美元、加拿大1.74万亿美元、墨西哥1.26万亿美元 );欧盟28国(含英国,2019年英国尚未脱欧)国内生产总值(GDP)18.41万亿美元,而东亚的中日韩合计为21.08万亿美元(中国14.36万亿美元、日本5.08万亿美元、韩国1.64万亿美元)。广义上东亚还包括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东盟10国等国家和地区,合计超过北美。

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2.3%,中国是欧盟、北美、东亚三大区域内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大国,GDP达到14.73万亿美元。韩国GDP缩减1%,达到约1.63万亿美元,超过俄罗斯、巴西,升至全球第十名。日本GDP实际缩减4.8%,达到约5.05万亿美元,全球排名保持第三。中、日、韩三国经济总量达到21.41万亿美元,不仅远超欧盟的15.2万亿美元,也超过了美国的20.95万亿美元。

从2020年世界500强企业的分布来看,中国有133家,其中中国内地加中国香港合计达到124家,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121家)。日本53家,韩国14家,中日韩总共200家。再加上东南亚地区3家,总数达到203家。而北美地区是美国121家,加上加拿大(13家)和墨西哥(4家),总数为138家。欧盟27国合计为96家,加上英国(22家),总数也只有117家(壳牌石油为荷兰和英国共有)。作为欧盟核心的德国为27家,减少了2家。东亚地区500强的数量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地区在产业体系方面的综合优势。当然,东亚在金融及科技创新方面与北美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大经济区域当中,北美与欧盟的一体化程度比较高,东亚则相对滞后。在经济发展方面,近年来欧盟增长乏力,与美国之间的差距在逐渐扩大,而东亚则相对美国逐渐赶超,内部一体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强。因此,北美与东亚之间的竞争是当前全球博弈的基本态势,这也是中美贸易战的基本背景之一。

东亚地区与美国贸易状况

长期以来,东亚的对外贸易总体上存在较大盈余,这是由东亚地区制造业较强而政治金融地位相对较弱的反差所决定的。美国与东亚地区的贸易逆差占比较大,常常达到占美国总逆差40%~50%以上的水平,其中1992年的比重曾达到72.6%。随着供应链在东亚内部的扩展延伸,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东亚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为加工组装中心的供应链体系,即中国大陆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度较高的中间品,从东盟国家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度较低的零部件,加工组装之后把最终制成品出口到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的“三角贸易”模式。“三角贸易”反映了东亚地区通过内部分工合作,作为一个整体与外部发生贸易关系,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整个东亚向美国等发达国家出口,中美贸易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东亚-美国”贸易的总体格局。部分受“三角贸易”模式的影响,自1993年起,中国对美国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近年来中国保持60%以上的进出口盈余来自美国,美国40%左右的逆差来自中国(如表1所示)。

但是另一方面,虽然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加,但美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却在总体上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地区综合实力对于美国的相对上升。

贸易战是美国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018年,美国挑起了贸易战。贸易战的爆发主要是美国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从1979年到2019年,40年当中美国名义GDP增长了8.15倍,实际GDP提升了4倍多,增长较快,但是利益分配极度不均。美国自2009年以来增加的收入当中,95%流向了1%最富有的群体。美国最富裕的1%家庭所拥有的财富总量,与该国所有中产阶层和穷人的财富总和相当。2014年9月,美国平均时薪为20.67美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之后,低于1973年1月的时薪(按2012年美元价值计算等于22.41美元)。没有国家可以承受如此长时期的收入分配恶化,内部矛盾激化是必然结果。为缓和内部冲突,对外发动贸易战以转嫁矛盾,就成为美国统治精英的第一选择。

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发展较快,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2019年中国GDP相当于美国的67.2%,早在2014年中国的GDP按购买力平价法已经超过美国。中国的快速发展在客观上挑战了美国的霸主地位,这是美国不能接受的。为维护自身地位,同时迫使中国向美国出让利益以缓和其内部矛盾,并借打击中国来压制整个东亚的发展,保持对东亚的控制,贸易战由此必然爆发。

贸易战在客观上倒逼中国及东亚经济的发展

目前看来,贸易战的结果与美国的设想背道而驰,在客观上起到了倒逼中国及东亚经济的发展及加强内部一体化的作用。

贸易战无助于美国阻碍中国及东亚发展

综合数据表明,贸易战无助于美国实现在整体上阻碍中国及东亚发展的目的,表2的数据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表2来看,在贸易战爆发的当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值大幅增长12.6%,按人民币计算首次突破30万亿元大关。同时美国的总体贸易逆差及对华逆差不降反增,分别增长10.4%和11.5%。2019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下降较大,降幅达到17.6%,美国也由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下滑为第三。但美国的总贸易逆差下降非常有限,降幅仅为2.5%。而这一年中国外贸发展呈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态势,按美元计算贸易顺差大幅增长19.8%,按人民币计算扩大了25.4%。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美国货物贸易规模下降较大,但是对中国的贸易规模及逆差均有较大上升。2020年三、四季度,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7.6%和34.3%,美国占中国出口份额从2019年的16.7%升至2020年的17.5%。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了32.2%。其中对美国出口额高达5253.9亿元,同比增长了75.1%。

贸易战加强了中国在供应链上的地位

受贸易战影响,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的地位则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贸易战爆发以来,中国进出口占全球比例有了较大提高(如表3所示)。说明中国不但没有被“挤出”全球供应链,而且与全球供应链的融合程度越来越深。

贸易战之后,中国在高科技产业方面的投资巨大。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进口商品征税清单中,高科技产品是其重点打击对象。受其压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力度明显加强,对美国产品的替代正在加紧布局,当前,中国70%以上的半导体需求已经有了稳定的非美国替代供应商。预计到2025年,中国本地设计的半导体能够满足国内需求的25%至40%,这是目前水平的两倍多。在半导体的制造方面,中国计划在未来5年内将半导体装机容量翻一番,产能的大规模扩张可能会在2023年之前使中国大陆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输出地区。预计中国公司将占这一新增国内产能的60%,其余的由在中国的外国公司提供。

从2017—2020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保持稳定上升(如表4所示)。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世界跨境直接投资比上年大幅下降42%,达8590亿美元,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其中流入美国的直接投资额减少49%,达1340亿美元。中国则逆势而上,流入中国的直接投资额比上年增加3.3%,达到1630亿美元,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跨境直接投资目的国。此消彼长,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的地位正在稳步加强。

2020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9.25万亿元,增长3.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9.9%,比2019年提升0.9个百分点。202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0.66万亿元,增长6%,占出口总值的59.4%,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反映中国的贸易内涵更加优化。部分受到自身国际竞争地位改善的影响,在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上榜数量连续第14年增加。2020年该排行榜一共有25家新上榜和重新上榜公司,中国公司就有8家。

新冠疫情强化了中国的贸易地位

2019年末以来,新冠疫情突然暴发,各国经济先后停顿,全球供应链严重损害,经济受到巨大打击。受疫情影响,2020年美国货物贸易总额下降了9.0%,贸易逆差上升了5.9%,对华贸易逆差上升了3.4%。虽然新冠疫情首先在中国暴发,但是中国应对得力,损失较小。数据表明,疫情后我国出口占全球的份额显著提升。

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比2019年增长1.9%,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进口14.23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长27.4%。2020年,中欧贸易额达6495亿美元,中国首次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洲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欧盟2020年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2.2%,进口增长了5.6%。相比之下,欧盟对美国的出口下降了8.2%,进口下降了13.2%。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

2020年美国GDP同比下降3.5%,欧盟GDP同比下降6.4%,日本GDP同比下降4.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全球经济在2020年萎缩3.5%,其中发达经济体衰退5.8%。而中国经济增长2.3%,我国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3月18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2020贸易和发展报告》更新版,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7%,其中中国经济将增长8.1%。IMF预计到2021年底,全球产出将比疫情暴发前的2019年底高出0.6%,但这几乎完全是由中国推动的。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至少要等到2022年才能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到2022年,中国的名义GDP将达到美国的90%以上。多家国际研究机构纷纷预测,中国将在2028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中国在贸易战中保护了东亚的发展

中国是东亚地区的供应链中心,所以中美贸易也反映了整个东亚的利益。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不仅针对中国,也是针对整个东亚。中国在贸易战中的屹立不摇,保护了整个东亚的经济发展。

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有观点认为中国的企业将会大规模向外转移,导致中国产业空心化。目前看来,部分中国企业向外转移是事实,但并不会导致中国产业空心化,只会加强中国与东亚(包括东南亚)经济的相互融合程度。诸多迹象表明,东南亚各国的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溢出”和延伸,而非替代。在经济深度转型的推动下,中国正在逐渐摆脱处于全球供应链低端的“世界组装工厂”的角色,开始成为东亚地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制造中心和新的消费中心,推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与日本、韩国之间的贸易是中国供应链及国际贸易的基石。贸易战以来,受美国制裁影响,中国加强了与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的贸易联系,增加了自日、韩及中国台湾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贸易战以来,东亚内部的产业关系并未动摇,传统“三角贸易”格局仍在继续发展。

贸易战的压力之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融合加速发展。2019年12月26日,东盟秘书处发布年度《东盟融合报告》指出,东盟跃升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较4年前上升两位。东盟对外贸易规模达2.8万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了23.9%;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规模达1547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了30.4%,并创下历史最高纪录。2020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投资达到62.3亿美元,同比增长53.1%;全年全行业直接投资143.6亿美元,同比增长52.1%。2020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6846.0亿美元,同比增长6.7%。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3837.2亿美元,同比增长6.7%;自东盟进口3008.8亿美元,同比增长6.6%。东盟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形成了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良好格局。与此同时,部分原来从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商品,转从其他国家与地区向美国出口。2018年和2019年,美国自东盟的进口分别增长了9.4%和11.6%。2020年三季度美国自东盟六国(剔除文莱、缅甸、柬埔寨、老挝四国数据)的进口同比增长14.1%;从出口方的数据看,三季度东盟六国对美出口增长23.2%。

中国在进口方面尤其为全球经济稳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世贸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下降9.2%。相比之下亚洲形势要好得多,2020年上半年亚洲区域内贸易同比下降了6%,但中国从亚洲其他国家的进口仅下降了1%。在相当程度上是中国支持了亚洲区域内的贸易。正是因为中国挡住了美国的贸易战压力,促进了东亚内部供应链的融合和经济增长。

贸易战削弱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

目前看来,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没有达到其目的,反而损害了美国自身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

贸易战以来,美国与东亚的进出口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进口下降幅度略为大于出口的下降。部分是因为贸易战的直接影响,部分是贸易战压力之下东亚内部合作加强的结果。贸易战违背了基本经济规律,不可能在根本上改善美国的内部矛盾,但如果能够迫使东亚因为害怕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受损而暂时让步,则可能在短期内缓解美国内的矛盾。目前看来,美国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虽然日本、韩国做出了一定让步,但是中国的立场相当坚定。相反,美国自身却遭受到较大的损害,甚至存在被挤出东亚的危险。

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美国对半导体施加广泛的单方面出口限制,但是可能会事与愿违。2020年10月,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报告称,如果中美事实上技术脱钩,将可能会导致美国半导体行业全球市场份额下降18%,行业收入下降37%,研发支出减少60%,就业岗位减少12.4万个,从而打破半导体行业良性创新循环,美国也将因此失去全球领导地位。短期内韩国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半导体领先者。长远来看,中国将最终取得行业领导地位。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曾经是美国企图围堵中国、加强自身经贸地位的重要工具。在美国退出TPP并发动贸易战之后,TPP剩下的11个国家继续推进这一协定。2018年12月30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正式生效。目前CPTPP国家经济总量和货物贸易总量分别占全球的12.8%和15.2%。CPTPP的运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贸易战的负面影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也取得了突破。2019年11月,15个国家正式签署RCEP,从而将形成一个更加广阔的大市场。据统计,2020年我国对RCEP成员国的货物进出口额突破10万亿元。欧洲、北美早已建成区域自贸圈,东亚一体化却在美国的掣肘下难以定向。美国在贸易战中的挫折,在客观上有利于东亚一体的推进。在未来,RCEP还将进一步提高共建“一带一路”的潜力,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CPTPP和RCEP的推进,反映了美国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影响日益削弱。这是美国自身基本实力下降和错误对外政策综合影响的必然结果。东亚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支点,美国在东亚影响力的下降,必将损害美国的全球布局。

结语

美国发动的贸易战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的发展,也冲击了东亚的产业体系。但是在另外一方面,贸易战并没有打垮中国,相反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产业升级,也推动了东亚供应链的调整及产业融合,总体上利大于弊。

反过来,贸易战对于美国带来了复杂的影响:一方面,贸易战的确弥补了美国自身在过去发展当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维护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但是另一方面,贸易战同时也沉重打击了美国自身的利益,激化了内部的矛盾。美国总体上不但无法在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反噬损害自身。特朗普的连任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

总之,各方面的变化充分证明,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没有达到自身的目的,不但没有阻碍东亚的发展,反而加速了美国自身的衰退,加快了中美博弈的进程。

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21年4月刊,2021年4月5日出刊,本文编辑:王晔君